服务热线: 400-928-5178
 
 
 
文章发布 Case
Case 最近案例

泄露新款服装信息,员工违反保密协议被判赔20万

日期: 2019-05-23
浏览次数: 131

来源:常熟市人民法院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能说的秘密”,一旦被泄露,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在商业秘密泄密案件中,有78%的案件中公司遭遇了内部工作人员泄露商业秘密。由此可见,员工保密意识的强弱、以及企业所采取的保密措施以及是否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附加保密条款,就显得尤为重要。

员工将企业新款服装偷拿给同行业人员,泄露相关信息,导致服装款式、面料、细节被抄袭模仿,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最终将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近日,常熟法院审结一起违反保密协议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

王某是秀蔓公司的员工。2015年12月,秀蔓公司陆续完成了6种新款春装服饰的封样、采购面辅料、备货生产等工作。次年1月,秀蔓公司发现王某将上述部分款式的春装成衣偷拿给另一家服装企业凯莱公司的员工陈某,并提供了部分面料信息。为取证,秀蔓公司至凯莱公司销售部购买服饰共计550件,这些服饰与秀蔓公司生产的五款服装在版式设计、面料选择、细节装饰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9年秀蔓公司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2015年,王某的社保关系转入洛新公司,工资也由洛新公司发放。20171月,秀蔓公司和洛新公司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王某赔偿因其泄露公司机密造成的损失126万余元。劳动仲裁部门审理后裁决王某赔偿秀蔓公司、洛新公司损失20万元。王某及秀蔓公司、洛新公司均表示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与秀蔓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明确约定,王某在合同期内不得泄露公司商业秘密,也不得利用公司技术、资料、设备、工具和原料,从事其他有偿活动;王某违反约定的保密事项,对公司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从王某出具的书面自述及王某与陈某的通话内容看,王某在2015年12月至201612日期间,将案涉的五款处于备货阶段的成衣偷拿给陈某,并提供了部分面料信息;陈某亦认可将其中部分款式的服装进行了投产、销售。涉案的五款成衣由秀蔓公司研发设计并最终确定为2016年度春装销售款式进行备货生产,被偷拿的5款成衣中既包含了衣服本身的用料、设计信息,也包含了秀蔓公司对2016年春季服饰销售的市场判断;且秀蔓公司为保密,在其厂区各工作区域均加装监控摄像,并严禁备货成衣在上市前离开生产区域。在此情形下,王某将案涉5款成衣及部分面料偷拿给无业务往来的同业人员,泄露公司服装信息,势必给秀蔓公司及洛新公司造成损失,违反了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应根据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综合相关证据后,法院最终判决王某赔偿秀蔓公司、洛新公司损失20万元。(文中人物、企业均为化名)

法官提醒

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及相关工作守则,贪图小利出卖公司机密,不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也违背了职业道德,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劳动用工|社保个税|商业秘密保护

股权激励|企业印章管理|企业环保合规|应收账款

广告法|商标法|项目申报|争议解决|智能法顾系统


Case / 相关案例
2022 - 09 - 26
01、案情简介高某于2017年9月21日入职H公司,同日,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高某担任大客户总裁,双方执行不定时工作制。庭审中,H公司提交了《2018年产线销售绩效责任书》,内容系包括高某在内的员工与H公司约定的考核指标,其中规定:在2018年7月9日-2019年1月5日期间,落地**产线,回款考核目标3亿元,挑战目标6亿元。考核原则为产线销售以团队为整体进行考核,如按照要求完成目标...
2022 - 08 - 08
实务中,很多用人单位为了挑选符合岗位的人才可谓是煞费苦心,从精心筛选简历,到协调时间,安排一轮又一轮的面试,最后终于确定了人选,但却出现了求职者承诺入职后又反悔的情况。用人单位花费了很多精力、心力和时间,到头来却是一场空。那面对类似这种求职者承诺入职后又毁约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行使哪些权利呢?先来看一则典型案例。【案件介绍】2019年6月,甲应聘B公司市场经理一职。经过多轮面试,B公司于2019年...
2022 - 08 - 01
截止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457.5万户,即使在相同行业内,市场主体与在先注册的企业发生字号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公众可能因此产生混淆,此时,在后注册企业就可能会构成侵权。相关案例案例原告ABC(中国)电子公司成立于1992年,企业名称的核准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
2021 - 05 - 17
近期有客户咨询:单位与员工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约定员工在离职后2年内不得至与单位相同或相似行业的企业工作。员工离职时单位没有与员工明确是否需要履行《竞业限制协议》,在之后也没有向员工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但员工却按约履行了2年的竞业限制义务,期满后员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2年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员工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由于离职时单位没有告知员工其无需受《竞业限制协议》约束并可自由择业,现员...
Copyright ©2018 - 2021 江苏元聚律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崇正路8号崇正大厦11楼
          联系电话:400-928-5178
传真:+86 0755-2788 8009
邮编:330520